航天材料及工艺研究所成立于1957年,是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第一研究院(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)下属专业材料及工艺研究机构,是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全资单位。研究所拥有三个国家级重点实验室/研究中心,六个专业技术中心,4个参股/控股公司,下设9个科研生产事业部/间车,10余个配套服务及管理部门。从事航天材料级工艺研究和导弹、运载火箭、飞船、卫星配套产品的研制与生产任务,是中国航天领域材料及工艺的研究中心。业务范围为金属和非金属材料工艺研究,复合材料工艺研究,焊接工艺研究、表面工程技术研究、密封和阻尼制品研制、无损检测技术研究,失效分析、性能测试、相关设备研制、技术服务与咨询服务。公司营业收入从2016年22.8亿元增长至2018年29.2亿元,净利润从2016年2.2亿元增长至2018年2.9亿元,经营状况呈良性发展。
航天材料及工艺研究已成为功能、结构复合材料及工艺为主体,涵盖非金属材料及工艺、表面工程、金属材料及工艺、检测分析六大专业领域的,集材料应用研究、工艺研究、产品试制与生产一体化的,材料与工艺创新型研制单位。建有先进功能复合材料技术重点实验室、树脂基复合材料结构制造技术研究应用中心、功能性碳纤维复合材料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三大国家级创新平台,是航天科技集团公司工艺中心所。拥有航天检测和分析失效中心、航天科技集团公司复合材料成形与加工工艺技术中心、无损检测工艺技术中心、高分子材料制备与应用工艺技术中心、焊接工艺技术中心(副主任单位)、表面工程工艺技术中心(副主任单位)。通过航天GJB9001及AS9100质量体系认证。
航天材料及工艺研究所现有职工2802人,正式职工1007人。拥有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、世界陶瓷科学院院士1人、国际宇航联通讯院士1人,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3人,973项目首席专家5人(现任2人),集团公司级专家19人,全国技术能手3人;其中研究员91人,高级工程师313人,工程师319人;博士175人,硕士358人,本科生200余人。已形成一支以院士带头、各级专家为骨干支撑、硕士及以上学历人才占比超过67%的科研队伍。全所固定资产已达21.48亿元,科研生产面积达23.93万平方米,各种仪器设备8804台/套。建成南苑、天津两地为核心的军民结合统筹发展格局。
建所60年来,共取得部级以上成果523项,其中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2项(主要贡献单位),全国科学大会奖32项,国家级科学技术奖33项,部级科技进步奖463项。拥有院级核心技术390项,完成智力成果登记1727项,技术秘密登记692项,获授权发明专利478项。技术及产品在“弹、箭、星、船”型号配套中发挥了重要牵引作用,以复合材料为代表的技术已成功拓展应用于航天、航空、交通、能源等行业。
业务范围为金属和非金属材料工艺研究,复合材料工艺研究,焊接工艺研究、表面工程技术研究、密封和阻尼制品研制、无损检测技术研究,失效分析、性能测试、相关设备研制、技术服务与咨询服务。